近日,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孙强教授团队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全球公共卫生学院 cecilia stålsby lundborg 教授团队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中科院和jcr q1, if=7.1)联合发表题为《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china across human, animal, and environment sectors – a review of policy documents using a governance framework》的文章。教授孙强为本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杨丁。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的资助。
微生物耐药问题是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中国作为抗生素消费大国之一,耐药形势也较为严峻。自 2000 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抗生素使用及抗微生物耐药治理的相关政策,在国家层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应对细菌耐药,从药物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监管。本研究通过治理框架对国家层面的抗微生物耐药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研究团队发现,我国抗微生物耐药政策文件在政策制定、执行措施和监督与评估三个治理领域中存在显著差异。政策制定和监督与评估治理领域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具体体现在利益攸关方参与度不足,综合协调机制及问责制有待完善,资金来源不明确,反馈机制、有效性评价和耐药研究支持力度不足等维度。从“同一健康”(one health)的视角来看,与人类和动物部门相比,环境部门在抗微生物耐药政策中缺乏关注。
研究提出,下一步需要采取更加全面的方法,确保环境因素在抗微生物耐药政策制定中得到充分考虑。为了有效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须获得政府更为有力的政治承诺和各利益攸关方更加广泛的支持。这包括加强跨部门合作、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