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础医学院举办第116期“创新论坛”讲座,浙江大学教授崔一卉作为主讲嘉宾,以“慢性压力导致抑郁的动态机制和防治策略探索”为主题作报告。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于书彦教授团队承办。
报告中,崔一卉教授首先介绍了团队的前期工作发现,外侧缰核簇状放电编码负性情绪和抑郁状态(nature 2018 a,b)。基于该发现,崔一卉教授团队进一步探索压力导致抑郁过程的动态机制,寻找抑郁症发生的始动环节和关键分子。在环路层面上,崔一卉教授团队发现,压力能引起外侧下丘脑-外侧缰核环路的特异模式的成对放电(40hz-100hz),该放电模式在慢性压力下不断重复,从而导致外侧下丘脑-外侧缰核突触可塑性增强,内稳态发生改变,最终导致抑郁情绪的发生。该研究首次将“赫伯法则”运用到情绪领域,并将活性依赖的病毒标记策略引入压力编码领域,找到了压力导致抑郁的动态神经底物,并利用光遗传等手段实现了“情绪状态”的移植。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崔一卉教授团队发现神经元自噬在压力导致抑郁的动态过程中起着“双向开关”的调节作用。自噬在压力过程中按需启动(on-demand mode),在压力的早期和晚期合理调控自噬有助于帮助神经系统维持稳态,从而预防压力和快速缓解抑郁情绪。讲座最后,崔一卉教授与现场师生就神经环路机制、脑科学前沿技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崔一卉,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与附属邵逸夫医院双聘教授。课题组专注于慢性压力转化为内在情绪的分子、细胞和环路机制。精通电生理、神经编码,在体钙成像、分子生物学、动物行为分析。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核心骨干参与科技创新2030-脑计划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同期背靠背两篇)、neuron(封面论文)、biological psychiatry等核心期刊杂志。